厲害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全流程實船作業取得成功
2021-06-28
次
6月23日,在廣州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前沿,隨著船舶裝箱作業開始,一輛輛裝載著集裝箱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按照車隊管理系統為其智慧規劃好的最優路徑,正有序地從堆場軌道吊手中接過集裝箱,駛出堆場,前往岸邊;隨后紅白相間的自動化岸橋開始按照系統下發的指令,精準對位、起吊裝船……整個作業流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首次全流程實船作業取得成功。據悉,該項目創新融入新一代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進技術,打造了全球首創“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單小車自動化岸橋、低速自動化軌道吊、港區全自動化”的“廣州方案”,不僅在經濟效益、綠色環保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體現出領先優勢,也為全球“老碼頭”的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樣板。
對比以往的自動化碼頭采用磁釘導航,通過在碼頭地面布設磁釘,自動導引車上配置射頻天線感應磁釘循跡進行導航的模式。南沙四期工程采用“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集卡、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的方案,是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
據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的集裝箱碼頭堆場布置形式主要為水平布置,海內外已建成的自動化碼頭基本都為垂直布置,水平布置的堆場要想改造成垂直布置,基礎設施的改造投入巨大,改造難度也很高。
南沙四期碼頭的自動化建設方案,在模式上不僅可以大規模進行復制,同時也為堆場水平布置的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借鑒。同等規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碼頭,節省人力約七成。日前,南沙四期工程1號海輪泊位交工驗收,為實現自動化聯合調試提供重要保障。廣州港南沙四期項目建成后,南沙港區每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可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在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公布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第一批)清單的通知》中,廣州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成功入選。建成后,廣州港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預計新增年集裝箱吞吐能力490萬TEU,憑借著在經濟效益、綠色環保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助力大灣區登上全球航運競爭新高地。
文章來源: 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